编者按:今年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70周 年。为纪念这一伟大胜利,海疆在线网友泰哥于抗战全面爆发78周年前夕,实地走访抗日战争中国重要战场,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为广大网友再现中华民族当年艰 苦卓绝的斗争历程。有些战场鲜为人知、鲜有人去,但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泰哥,辽宁大连人,管理学硕士,理学士、军事学学士,现任解放军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大学客座教授。多年从事孙子兵法和军事地理研究,出版过《孙子兵法与信息化战争》等多部专著。
海疆在线为大家推出泰哥的专栏,隆重纪念中华民族的这一伟大胜利。
第五章 南京保卫战
南京保卫战,又称南京战役,是中国军队在淞沪会战失利后,为保卫首都南京与日本侵略军展开的一次大规模防卫作战。我选择今天开始发表南京保卫战,是因为78年前的今天,也就是1937年12月1日,日军大本营下达“大陆第8号令”,命令日本华中方面军与海军协同,兵分三路,攻占南京。蒋介石任命唐生智为首都卫戍部队司令长官,部署南京保卫战。因守宁部队多是刚刚从淞沪战场上撤下来的残兵败将,加上唐生智的指挥能力和抗敌决心欠缺,南京守军仅抵抗12天便土崩瓦解,各城门先后被日军攻陷。12月12日,唐生智奉蒋介石命令,下令部队撤退。日军攻陷南京后大开杀戒,这就是众所周知的“南京大屠杀”。这是中国现代史上最悲惨、最黑暗的一页,写到这里,我的心情格外沉重,几难下手。(图1,作者在南京中华门考察)
图1,作者在南京中华门考察
南京保卫战的背景
1937年8月14日,淞沪会战开始。蒋介石意欲通过在上海与日本开战,能触及西方列强的在华利益,得到西方大国的干涉和支持。国民政府前后共计投入了75万之众的部队,日本也投入了约25万兵员。双方僵持了2个半月后,日本于11月5日,派遣10万大军在杭州湾登陆,遂取得了淞沪战场的主动权。最终中国军队在淞沪会战中失利,上海被日军占领。
国民政府在日军的凶悍进攻面前,于10月末决定迁到武汉。11月,仍留南京的军事委员会也移至武汉。
至11月7日,日本参谋本部向华中方面军下达“临命600号(统制线)”,规定华中方面军的作战区域为苏州、嘉兴连结之线以东,只扫荡上海附近之敌,不准进取南京。11月9日,日军占领上海后,上海派遣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在未报请日本统帅部批准的情况下,下令日军兵分三路进犯南京。中国方面就此开始准备在上海以西仅300多公里的南京进行首都保卫战。由于军事委员会下达淞沪作战的撤退命令过于仓促,加之日军的大范围轰炸和追击,中国军队的撤退很快就演变成了大溃败,虽然我前文介绍的江阴保卫战对阻击日本海军逆江而上进犯南京起到了很大作用,但南面无锡的快速陷落使得国民政府寄予厚望的锡澄国防线基本没有发挥作用。
11月13日,日军舰15艘进入长江。20日,国民政府正式宣告移都重庆。蒋介石任命唐生智为南京卫戍司令官(任职命令24日才发布)。22日,松井石根正式向参谋本部呈报,主张“必须攻占南京”,并表示“方面军以现有的兵力不惜付出最大牺牲,估计最迟在两个月以内可以达到目的”。24日,当时南京城防工事亦稍有规模,据一般估计,均可守一相当时期,而各方且又相信苏嘉线工事可能发生作用,故各机关及私人撤退,无一定计划,及至京沪战事急转直下,若干人已无法撤退。松井石根制定《第二期作战大纲》,决定12月上旬进攻南京。日本参谋本部下达“大陆指第5号(第二统制线)”,废除临命600号统制线,华中方面军之作战区域扩大到无锡、湖州一线以西部分地区。28日,随着无锡、常州、广德的沦陷,日本参谋本部决定向南京追击。(图2,南京保卫战示意图)
图2,南京保卫战示意图
参加南京作战的中日部队序列
中国军队参加南京保卫战的总兵力约15万左右。刚从上海前线撤退下来的第36师、第87师和第88师,加上从他地抽调来的10个师,共13个师,再加上由军事学院学生组成的教导总队(共计1万2千余人)、宪兵部队、江宁要塞部队,满编将有18万人左右。然而,除去第10军的第41师及第48师是汉口开来的增援部队,其余均是由上海战场撤出,受创整补中的残部。因此,实际上并没有满编,按唐生智统计约有8万人,其中新兵就占3万人。(图3,十五万残兵败将仓促上阵)
图3,十五万残兵败将仓促上阵
中国具体参战部队及主要将领如下(11月16日发布):
南京卫戍司令长官:唐生智;(图4,南京卫戍司令长官:唐生智)
副司令:罗卓英、刘兴
第2军团军团长(第41、第48师):徐源泉
第66军军长(第159、第160师):叶肇
第71军军长(第88师):王敬久
第72军军长(第87师):孙元良
第74军军长(第51、第58师):俞济时
第78军军长(第36师):宋希濂
教导总队总队长(3个旅):桂永清
第103师师长:何知重
第112师师长:霍守义
宪兵部队宪兵司令(4个团):萧山令
此外,还有江宁要塞部队、炮兵部队、特务队等。 (图5,参战的中国军队序列)
图4,南京卫戍司令长官:唐生智
图5,参战的中国军队序列
日本方面参战部队及主要将领如下:
12月1日,日本大本营下达了新的战斗序列。进攻南京的日本军队由华中方面军任主力,主要由上海派遣军和第十军构成。此外,还有通信部队、铁道部队、航空部队、工兵部队、兵站部队等。
华中方面军司令官:陆军大将松井石根(图6,进攻南京的日军总指挥:松井石根)
上海派遣军司令官:陆军中将朝香宫鸠彦王
第三师团先遣队联队长:陆军大佐鹰森孝
第九师团师团长:陆军中将吉住良辅
第十六师团师团长:陆军中将中岛今朝吾
山田支队(第十三师团一部)歩兵第百三旅团长:陆军少将山田栴二
第十军司令官:陆军中将柳川平助
第六师团师团长:陆军中将谷寿夫
第十八师团师团长:陆军中将牛岛贞雄
第一百一十四师团师团长:陆军中将末松茂治
国崎支队(第五师团歩兵第九旅团)支队长:陆军少将国崎登(图7,参战的日本军队序列)
南京保卫战经过
1937年12月1日,日军攻占了江阴要塞。是日,日本参谋本部据松井石根的要求,下达大陆令第八号:“华中方面军司令官须与海军协同,攻占敌国首都南京”。其后,日军占领镇江、句容、溧水,突破南京外围及复廓防御阵地,直逼南京城垣。4日,在句容以东40里的地方,在那个也像今天这样灰色阴沉的冬日里,日军便衣侦察队与国军前哨部队发生了短暂的交火,南京保卫战的外围战从此开始了。唐生智指挥着8万多国军,与日军展开了拼死搏杀。(图8,侵入南京郊外的日军坦克部队)
5日,日军的各个小部队开始从间隙穿插与国军第66军发生交战,在几处阵地上甚至出现了国军全部打光的悲壮场面。7日,日军兵临南京城下,松井石根司令官从空中投函劝降唐生智。但唐生智不予理睬,继续命令各部队“应以与阵地共存亡之决心尽力固守,决不许轻弃寸土。”日军兵分三路势如破竹,南京外围军事要地相继失陷。很快,日军就突破南京外围一线防御阵地。到了12月9日,日军就进抵南京城下,并用飞机向城中投撒日“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致中国守军的最后通牒。唐生智于当日下达了“卫参作字第36号”命令作为对松井石根的回答,准备以“破釜沉舟”的精神做背水死战。
日军见中国军队拒绝投降,遂于12月10日,向南京发起总攻,雨花台、通济门、光华门、紫金山第3峰等阵地均受到日军猛烈进攻,战况较前一天更为激烈。特别是城东南方面,因复廓阵地已基本丧失,日军直接进攻城垣,所以形势尤为严峻。卫戍司令部急令第83军的第156师增援光华门、通济门城垣的守备,并于城内各要点赶筑准备巷战的预备工事,同时将第66军由大水关、燕子矶调入城内,部署在中山门及玄武门内构筑工事,准备巷战;另以刚刚由镇江撤入南京城内的第103师及第112师,由教导总队总队长桂永清指挥,负责中山门附近城垣及紫金山阵地的守备。当夜,第156师选派小分队坠城而下,将潜伏在城门洞中的少数日军全部歼灭。雨花台方面,日军2个师团主力和步、炮、坦克及航空兵协同攻击,将第88师右翼第一线阵地全部摧毁,该师残部退守第二线阵地。当晚,日军第18师团占领了芜湖。11日,日军第16师团猛攻紫金山南北的中国军队阵地。紫金山及其以南地区,教导总队坚决抗击。激战终日,日军毫无进展,惟右翼部队攻占了第2军团防守的杨坊山、银孔山阵地,进至尧化门附近。日“上海派遣军”为使其第16师团进攻容易及适时切断守军的东退道路,又从正在镇江等船渡江的第13师团中调山田支队(第13师团兵步第103旅团长山田指挥的步兵3个大队、山炮兵1个大队),从第16师团右翼加入战斗,向乌龙山、幕府山炮台进攻。日军第10军的第114师团及第6师团主力继续攻击雨花台。接着,第88师的第二线阵地又被日军攻破,该师被迫据守核心阵地。日军第114师团右翼部队开始攻击中华门,城门被炮火击毁。少数日军一度突入城内,但被第88师据守城垣的部队歼灭。日军第6师团左翼部队之一部沿长江东岸北进,在上新河击退宪兵教导2团的1个营,占领了水西门外的棉花堤阵地。日军国崎支队在当涂北慈湖附近渡过长江,沿西岸北进,向浦口运动。占领芜湖的日军第18师团因转用于杭州方面,不再参加进攻南京的作战。(图9,日军炮轰光华门)
12月12日,从拂晓开始,日军飞机大炮密集向各城门集中轰炸,城墙四周房屋倒塌,城墙洞开。战至中午12点,雨花台被日军占领,紫金山第二峰沦陷,中华门和中山门被日军突破。成千成百的中国士兵在没有长官指挥的情况下,用自己的身躯阻挡敌人。(图10,1937年12月12日,日军第六师团先头部队长谷川部队在南京中华门外准备总攻击的一刻)
为避免南京守军被敌围歼,蒋介石于12月11日中午考虑令南京守军撤退,遂令时在江北的顾祝同以电话转告南京卫戍司令唐生智。顾要唐当晚渡江北上,令守军相机突围。当晚,蒋介石致电唐生智:“如情势不能久持时,可相机撤退,以图整理而期反攻。”12月12日,日军5个师团对南京复廓阵地及城垣发动猛攻。中午前后,在日军猛烈炮火轰击下,日军攻破中华门,防守此处的第88师遂即撤走,南京失陷已成定局。当时大批逃难居民与溃退的散兵拥挤在街道上,城中秩序开始陷于混乱。南京守军已经军心动摇。唐生智于12月12日17时,召集南京守军师以上将领开会,布置撤退行动。唐生智出示蒋介石命守军相继撤退的电令,即由参谋长周斓分发了参谋处已印好的撤退命令及突围计划,中国军队的抵抗就此瓦解。(图11,日军在长江边俘获被国军遗弃的德制1号坦克)
日军从1937年12月13日攻占南京开始,持续了长达6周的大屠杀。据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南京军事法庭的有关判决和调查,在大屠杀中有30万中国平民和战俘被日军杀害,南京城被日军大肆纵火和抢劫,致使南京城被毁三分之一,财产损失不计其数。南京大屠杀是二战中最野蛮、暴虐的屠杀行为,是中国人心中永远的痛,中国人民永远也不该忘记这个深仇大恨。201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决定,每年12月13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图12,油画《南京大屠杀》)(图13,习近平主席在国家公祭仪式上)
已有0条评论 (请点击查看)